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绿树成荫的街道,满眼的花,鲜活的鱼虾,无公害的蔬菜———海口人有福,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怨不得这里人的平均寿命大大高于全国水平,怨不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选定这里和大连为仅有的创建“世界健康城市”的两个试点市。
在海口市逛街,三五天衣领不脏,皮鞋保持光亮———这固然是因为勤于打扫,更在于城市的高度绿化。至1998年底,海口市的绿化覆盖率已达40%,主要街道的绿化已走向立体化、高档次。请看:草坪、花坛、矮绿篱、高绿篱、低杆树、高杆树、街心花园、街头景点……组成了层次丰富、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景观,成为海口市最亮丽的风景线。从内地来的人一踏上海口,往往第一眼就被这道风景线所吸引,所折服,发出由衷的赞叹。
作为一个超常规发展、高速膨胀的新兴的省会城市,海口市的环境质量连续十年一直保持在优良状态,这一点很难得。不说别的,光是人口,十年就增加了2倍,从21万爆涨到60多万。城市发展—人口爆涨—环境污染,污染到一定程度受不了了再来治理———这种悲剧式的历程,在现代史上从国外到国内几乎已成为“惯例”。但海口市的领导者是清醒的、有远见的,城市的各项规划从一开始就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悲剧。
建省十年,一届届市领导班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佳话美谈”广传民间,家喻户晓:
拿出1070亩坐落在海滨的“黄金地”建万绿园,无偿提供给市民游乐休憩。天哪,当初正值房地产高峰,这片“黄金地”已飚升到了每亩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市领导这一板拍下来,很多房地产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市委书记蔡长松、前市长曾浩荣亲自上街抓屁股冒黑烟、鸣高音喇叭的汽车,亲自率队清扫卫生死角,这都在海口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热点,老百姓街头巷尾一片叫好。
投资3.4亿元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自来水供水设施,实现了全海口市的饮用水以地面水为主、合格率达100%的目标———曾有人问:有此必要吗?海口市随便挖个井抽出的地下水,比起一些污染严重的大城市的自来水都要清洁。市领导回答:超量开采地下水的局面必须扭转,把海口市宝贵的地下水、特别是矿泉水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吧。接着,又投资兴建全国最先进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兴建日处理3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使城市垃圾清运率和处理率达100%,使92平方公里服务区内的生活污水和食品饮料行业的有机污水得到集中处理。
原先污浊发黑的海甸溪现正在转清;海口市水泥厂等一批效益低下、排污严重的企业已被坚决关闭;曾有一笔巨额的工业投资有可能落到海口市,但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市领导权衡再三,结论是:“宁可放弃这笔投资,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1997年初,很多人经过刚竣工的南大桥时不由得止步探问:这是在干嘛?桥下刚铺好的水泥地为何又要打掉?回答是:“蔡书记定的,打掉后搞绿化,尽可能给市民多留一些绿地。”2年过去,桥下的这块绿地已成为海口市最大、最兴旺的花市之一。
海口人吃水产品非常挑剔,不仅不吃冰鱼冻虾,而且有一丁点儿不新鲜就不吃———这也难怪,他们有这个条件嘛,对于海洋生物遭污染而死亡这种事,海口人也就从报纸上看看而已,在本市海滨还从未发现过。今年元月发生了建省10年来第一起、也是唯一的一起汽油渗漏到海水里污染海洋事故。只有1吨多汽油,未造成生物死亡,未引起周边“邻居”纠纷,甚至近在旁边的泳场也无察觉。能否让这件事悄悄过去?不,副市长亲临现场,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带队蹲点,接连20多天折腾得人仰马翻,干脆借题发挥来了个全市防污“大练兵”。
要有现代文明,要有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也要有碧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海口市决不杀鸡取卵,哪一届领导班子破坏了生态环境,就是千古罪人!———这就是市委市政府的态度。
市政府大院里有了八哥,市环保局院里有了麻雀———这已不是新闻。海口人现在不仅要绿地,而且绿地上要有五彩缤纷的花,树丛花间要有鸟,满眼翠绿,鸟语花香,这才赏心悦目。
树种么,也要更新,也要多样化。春节前后有一些街道的绿化树种被更换成了更加美观、更加抗风的棕榈品种:椰子树和大王棕,高大的扶桑和三角梅也被剪修成花篮、宝塔等造型。很显然,水涨船高,一般化的绿化已经不能满足海口人的要求和品味了。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城市”……面对一项项荣誉,市领导又在考虑更长远的目标:世界健康城市。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世界健康城市的标准,要在十年内建成———这是海口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的承诺。